今年1~8月,央行已经三次下调房贷利率,分别是1月20日,5月20日和8月20日,调整后,目前的房贷利率是4.3%,一共下降了35个基点,堪称高降幅。但这是今年房贷利率下降得*低点吗?可能不一定,不少人觉得,今年第4次房贷降息大概率会出现,我认为这一说法不是空穴来风,2个信号已经出现:
**,住房贷款规模大幅缩水
银行贷款规模中,以房贷作为主要收益来源,但今年上半年却让各大银行人人自危,六大国有银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仅为2021年上半年新增额的1/3左右,创下新低,中型银行更惨,13家股份行、区域性银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新增水平只有去年的八分之一。这一趋势延续下去,导致的是多个弊端。
大型银行收益锐减,要保证运行,只能减少贷款支出,部分企业贷款难度升级,额度降级;大型国有银行都收益缩水,中型银行支撑更艰难,而相比国有银行,私人银行本身就是依赖于高利息收益支撑运营的,房贷款规模降低,他们要想与国有银行分蛋糕,只能继续增加利息吸引购房者,但在当下受疫情、楼市遇冷的种种压力,这部分银行投资渠道收窄,如果无法给客户回报承诺的收益,可能出现就是资不抵债,要知道,不是没有过银行破产的事,参考今年多家村镇银行暴雷,大量储户取不出钱,如今是政府垫资在陆续让大家取出本金,但仅有小额的储蓄,大额的还要继续等待。
第二,百强房企销售继续遇冷
除了大中银行的日子不好过之外,大房企们现在也不是独善其身状态。即便多地疯狂推出了降低购房准入门槛,降首付,发放购房补贴,刺激三胎家庭、农民买房等等福利措施,但实际收效没有想象中那么快。数据显示,8月份,百强房企单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5190.1亿元,同比降低32.9%。
其中,百强房企中近6成企业单月业绩环比降低,8月单月业绩不及上半年的月均水平。头部房企成立时间久,企业规模大,资质高,本身销售占据市场份额多,国民度高,本该是赚得盆满钵满,如今,大房企的效益都缩水严重,其余本就经营艰难的中小房企处境可想而知。那么,接下来,要想继续刺激刚需们入市,消化房产存量,激活多行业经济回温,降低房贷利息这一措施可能还会持续。
那么,刚需在这个过程中,究竟是持币观望,等着房贷降低后再入市,还是抓住现有的机会买房呢?我觉得要从3个方面来分析:
**,对房子的需求程度
比如着急结婚,孩子上学落户等硬性需求,延迟买房,可能影响这些进度,尤其是孩子上学,入学时间等不起,或者是在大城市,有落户限制,很多人是走积分落户的,好不容易攒够了积分,眼看能买房,错过了,或者其他意外导致扣分,那么又要慢慢攒,而大城市落户难度非常高,很多人北漂、海漂多年还是“外人”,有几乎达到落户标准加一个的,自然要赶紧买房,避免出幺蛾子。还有一部分是遇到优质楼盘,具备地段好,配套好的条件,错过了可能就没有了,属于这类情况的,早入手可能更安心。
第二,没有实际出台的政策有可能落空
这里只是说可能会继续降低房贷利率,但不是一定,因为今年**次下调房贷利率时,相较于上一次调整,时间间隔已经达到20个月,今年却在8个月内就下调了3次,次数过多,所以,4连降的概率并非是100%,尤其是信号不代表真实存在的政策文件,只是部分专家的一种说法。万一今年不降利率了,甚至9月份还要回调,那么现在的利率可能就是今年*低的底线,错过了,9月后,还要多花钱买房。
第三,本身的经济能力
买房前大家一定要对房子的性质有根本的认识,首先,它是个不动产,是个昂贵的商品,在房产过剩的时代下,短期提价变现难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炒房客死扛房价不抛售的原因,越是楼市冷淡期,卖房越容易被压价。受炒房时代的推动,国家稳房价政策的双重影响,房价是不会大涨,但是也不可能大降,花几十万支付首付,积蓄压在房子上,要做好很长时家里没有大额存款使用的心理准备,需要你家现在或以后一段时间内,没有急需用钱的事情,或者家里本身家底厚,支付首付,照样有钱负担一些突发事件的花费。
其次,是否能坚持还月供。除非是全款买房,否则每个月都要给银行“打工”还钱,需要你每个月都有收入负担,不过如今,很多行业不够稳定,动不动就出现某个企业,某家店倒闭的情况,一旦企业降薪裁员,破产清算,员工就要失业,没了工作自然没有工资,连自己都养不活,还要负担房贷,面临的就是被迫断供弃房,房子没了,前期投入打水漂,你还要背上征信污点,以及银行收走房子拍卖后,不足补亏的话,你还得继续给银行还钱,如果这些你认为自己都能承受,再考虑买房也不迟。